餐饮开店指导
当前位置:首页  加盟资讯  餐饮资讯  餐饮开店指导正文

5个小技巧,教你提升餐厅营业额

发布时间:2020-10-13 17:23:52 发布人:木屋烧烤

一家店的营业额,由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所决定。消费人数,取决于餐厅的留客能力和获客能力。人均消费,则是由产品、价格结构以及点餐流程的引导所决定。
5个小技巧,教你提升餐厅营业额

一家店的营业额,由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所决定。消费人数,取决于餐厅的留客能力和获客能力。人均消费,则是由产品、价格结构以及点餐流程的引导所决定。

1 为顾客提供默认选项

惰性是人的本性,餐厅的顾客也是如此。他们选择到店吃饭,就是不想自己做饭,节约时间成本。

因此,针对消费人群的这一特点,餐厅在菜单上就不需要让顾客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挑选,最佳的方式就是设计合情合理的默认选项。

任何可以选择的,都可以设置为默认选项。默认选项可以是产品、规格、组合、加料……通常的默认选项,都会成为消费者的高概率选择。

比如:

菜品名称前加上“招牌”“店长推荐”“人气”等字样,被点购的概率会远高于普通产品。

规格“标准份”被点购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大份或者小份。

根据目标群体的不同而设定特别的规格。比如你的目标群体是女性,那就可以设定小规格来方便女性顾客选购;比如针对于白领的快餐品牌,菜品都可分为大中小份,有助于顾客做出快速选择。

组合也是加强顾客默认的有效办法之一。例如汉堡或炸鸡披萨配饮品、凉皮搭配肉夹馍等,搭配中肉菜需要与素食进行互补。

常见的默认选项还有很多,譬如可以尝试向喜欢新鲜感的顾客推荐新品;向第一次到店的顾客推荐特色菜;向选择困难的顾客介绍卖得好且实惠的菜品等等。

当然,推荐的前提是店内的服务人员对自家菜品要足够熟悉。

2 提升产品可得性

可得性,是指容易获得、可见、可感知。

如果是柜台点餐,第一次到店的顾客,会很关注前面的人都点了哪些菜品。

如果是桌边点餐,消费者在入座途中则会看他人桌面上的产品。在点餐过程中,邻桌的菜品也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关注,相关产品被点购的概率会更高。

同样,门前的易拉宝、海报、门贴、菜牌或是柜台区的灯箱、桌面上的台卡……这些易见性、直观性更强的菜品,更容易被点购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主产品海报需要布置在点餐前,给消费者留下印象,互补型产品则适当出现在点餐后,用来随时提醒顾客进行再补充。

3 顾客消费经验识别累计

经验,特指消费者过往的消费体验。经验,也分一次和多次。

基于上述提到过的人群惰性,除非前次的体验不佳,不然消费者往往会遵循以往的经验,作出惯性决策,一是因为懒,二是为了避免踩雷。

这时候,服务人员可以根据现阶段店内营销的重点,来引导顾客点餐。

比如:

上次吃的那个XXX怎么样啊,很好吃,那这次就再尝尝……

上次吃的那个XXX怎么样啊?有点辣啊,那这次尝尝不辣的……

4 价格衬托原则

在一根筷子不折断的前提下,如何让它瞬间变短?答案是在旁边放一根更长的筷子。

如果要卖出一份28元的产品,最好的定价方式是至少有2个产品的价格超过28元。

比如4款产品的定价分别是:18元、28元、48元、58元,那么其中28元的产品被点购的概率会更高。

5 抓住消费者“获得性”心理

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丹尼尔·卡尼曼教授长期研究发现,人们对于失去的感受是获得感受的2倍以上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消费者特别不喜欢损失,哪怕是可忽略不计的一丁点儿损失。

根据这样的消费心理,餐厅点餐流程不适合让消费者作出开放式思考,而应该进行封闭式的选择。给出一个原价和一个优惠价,通常消费者会选择的是优惠价。

这就是套餐设计的原点,让消费者规避损失心理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。

关于优惠的幅度,从快消品和电商这里引入的经验是:当优惠的价格绝对值很低时,适合用百分比表示。

对于45元的套餐来说,“选择套餐比单点要节省10%”看起来比“节省4.5元”的优惠力度更大。即使它们本质上是一回事儿,但在消费者的认知里,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优惠力度。

还有一种就是在搞活动的时候,单纯打5折,消费者带走的商品很可能只有这一件,但如果是“买一送一”,消费者虽然只花了一件商品的钱,却能带走两件商品。

两种促销手段所获得的营业额是一样的,但“买一送一”却更能带动产品的流通。

最后:

目前,比较常见的点餐流程有柜台点餐、桌边点餐、扫码点餐、自助取餐4种。

上述小技巧,一样可以代入到每种不同的点餐流程中。在理解了这些技巧后,还要进行不断地刻意训练,对于整个点餐流程的细节也要结合实际情况,不断地做出更改和完善。

已有34人阅读
木屋烧烤诚邀加盟
木屋烧烤

木屋烧烤

投资额度:51-100万

所属分类:烧烤

点击进入查看详情
最受关注品牌
黄同茄烧烤
黄同茄烧烤

投资额度:5-10万

最新加入的品牌
品味 幸运 历程 心路 投资机会 共创未来 共赢 物业 迎接 旅程